隨著口腔護理理念的轉變,消費者對口腔產品的要求由傳統清潔衛(wèi)生逐步轉到日常預防口腔問題上,市面上出現了許多宣稱具有“消炎鎮(zhèn)痛"、“止血"、“穩(wěn)固牙齒松動"、“脫敏"、“美白"功效的牙膏,部分宣稱模糊了牙膏與藥品、醫(yī)療器械的界限,背離了牙膏的定義,讓消費者誤解牙膏的功效宣稱。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關于牙膏功效的相關規(guī)定,系統地對牙膏功效檢測的實驗室方法進行梳理,以便大家更加正確的認識牙膏功效。
與化妝品功效評價方法類似,牙膏的功效評價方法亦可以使用生物化學方法、動物模型、體外細胞模型、體外動物替代方法等實驗室方法對牙膏的功效實現不同角度的數據支撐。
牙齒表面存在一層附著力強的獲得性膜,細菌在牙齒分解食物或日常飲食中帶有深色的食物或飲料,如紅茶、醬油、巧克力、咖啡等會使獲得性膜著色,逐漸積累形成較難去除的外源性色斑。實驗采用牛牙作為底物,經切割、樹脂鑲嵌、拋光制成規(guī)則磨塊,將其人工染色獲得外源性色斑,通過模擬刷牙過程,利用色差計測量牙齒顏色差異,評價牙膏去除外源性色斑效果能力。
牙結石又稱牙石,是附著于牙齒表面鈣化和部分鈣化的物質。牙結石主要是牙菌斑礦化的結果,礦物質主要由不同密度、不同形狀和不同表面積晶狀體的磷酸鈣組成。從人唾液中培養(yǎng)牙菌斑,然后在礦化液中使其礦化并且用含有不同活性成分的牙膏漿對礦化菌斑進行處理,比較牙膏處理后礦化斑中的鈣離子含量,檢測牙膏的抗牙石效果。
體外抑制甲硫醇實驗
口內口臭通常是由口腔內微生物與食物殘渣、唾液等中的特定底物相互作用、產生的揮發(fā)性化合物所形成的,包括含硫揮發(fā)性化合物、胺、芳香族化合物、短/中脂肪酸或有機酸、醇、醛或酮等。下表中列出了部分揮發(fā)性化合物成分及其氣味閾值,其中,含硫揮發(fā)性化合物的氣味閾值普遍較低,是常見的口臭研究標志物。在體外模擬口腔環(huán)境產生甲硫醇,通過檢測牙膏對甲硫醇生成的抑制作用,可評價牙膏的減輕口臭功效。
| | |
| | 通過氣相對比測試,檢測志愿者使用產品前后唾液中產生甲硫醇的量來評價產品的除口臭效果。 |
| | WS/T 326.2-2010 測定含氟牙膏產品老化實驗后游離氟或可溶性氟的含量,≥500mg/kg時,產品具有防齲功效。 |
| | 體外培養(yǎng)牙菌斑,然后用產品與牙菌斑液混合作用,測試其中的牙菌斑量。 |
| | 基于的牙本質切塊的抗牙本質敏感功效檢測,檢測牙小管封閉率。 |
| | |
| 美白類 | 在牙膏溶液中對染漬的牛牙進行測試,利用洗前洗后的 L、a、b 值進行數據處理,得出去漬效果。 |
| | 通過測定人工唾液中鈣元素的濃度,計算樣品對牙結石的抑制率。 |
| | 通過質譜對比測試,檢測志愿者使用產品前后唾液中產生甲硫醇的量來評價產品的除口臭效果。 |
自《化妝品監(jiān)督管理條例》實施以來,無論是安全性測試,還是功效性評價,實驗室方法已經很好地適用于化妝品產品和原料研發(fā)的各個階段。因此在牙膏功效上,實驗室方法不僅是驗證牙膏功效的科學方法,也是牙膏原料前期篩選、牙膏配方驗證的科學研究手段。